《王炸!中国祭出“稀土核弹”,美国吓尿!》

2025-04-07 23:25:05 数字资产投放 author

关税战升级:美国农产品遭重击,谁是赢家?

贸易战的硝烟再次弥漫,这一次,炮火精准地落在了美国的农田里。当财政部一纸公告,将原产于美国的农产品关税提升至最高49%时,这已经不仅仅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国产农业的春天;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会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在这场博弈中,谁是真正的赢家?恐怕远非表面数据这般简单。

美国农产品关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农产品关税的狂飙:44%或49%的背后

从最初的10%、15%,到如今的44%、49%,针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就像坐上了火箭,直冲云霄。这背后,是中国对美国贸易霸凌主义的强硬回击,也是一场关乎国家利益的捍卫战。但问题是,高额关税真的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它是否会在打击美国农业的同时,也给国内市场带来不必要的震荡?毕竟,经济学里可没有“免费的午餐”。

华西证券的乐观解读:贸易战中的“受益者”?

华西证券的分析报告,就像一剂“兴奋剂”,给疲软的农业板块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们认为,农业是贸易战中为数不多的受益板块。这种观点,未免过于乐观。诚然,关税壁垒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也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禽肉企业的狂欢:白羽鸡的春天来了?

禽肉企业,尤其是白羽肉鸡企业,似乎成了这场关税战中的幸运儿。进口减少,市场缺口增大,国内企业自然可以趁机扩大生产,提高利润。但这种“躺赢”模式,真的可持续吗?如果国内企业仅仅依靠政策红利,而不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那么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再者,消费者会愿意一直为高价的国产鸡肉买单吗?这恐怕是个未知数。

大豆、玉米的困境:库存充足就能高枕无忧?

华闻期货认为,短期内,关税会造成大豆、玉米进口成本上升,加工企业利润承压。但他们也强调,国内库存充足,替代来源稳定,市场波动可控。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却漏洞百出。库存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替代来源也并非唾手可得。一旦美国农产品供应中断,国内市场真的能承受得住吗?

进口多元化与国内生产升级:美好的愿景,骨感的现实?

关税争端倒逼进口多元化、国内生产升级和产业链整合,这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进口多元化需要时间和成本,国内生产升级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一纸关税,就想实现农业的全面振兴,那无异于痴人说梦。真正的出路,在于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

稀土管制:中国的反制与美国的焦虑

如果说农产品关税是隔空喊话,那么稀土出口管制,就是实实在在的“卡脖子”举措。当中国挥舞起稀土这把“战略之剑”时,全球,尤其是美国的神经,都绷紧了。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战的反击,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科技霸权的争夺。

稀土出口管制:握紧战略资源的手

面对美国在贸易和科技领域的步步紧逼,中国终于祭出了稀土这张王牌。2025年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美国科技产业的一次精准打击。稀土,这种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是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从风力发电到国防军工,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恰恰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

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口,为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然而,这种“资源换技术”的模式,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相应的回报。相反,西方国家利用廉价的稀土资源,发展出强大的科技产业,反过来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和贸易打压。如今,中国终于意识到,必须牢牢掌握稀土的控制权,将其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武器。

商务部的声明:真的是为了国家安全和国际义务?

稀土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此次实施出口管制,是为了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并强调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这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但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没错,出口管制的确是国际通行做法,但关键在于,是谁在行使这项权力,以及行使这项权力的目的是什么。当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时,他们也声称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如今,中国采取类似措施,难道就不能被理解为一种正当的反击吗?

方正证券的解读:美国的软肋被拿捏?

方正证券的分析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的软肋。美国在本次关税政策中明确,美国没有的部分矿物不受对等关税约束。USGS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有14种元素产品完全依赖进口,而中国是其中10种元素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这意味着,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的相关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稀土,已经成为中国制衡美国的重要筹码。

国金证券的期盼:稀土价格内外同涨?

国金证券对稀土的未来充满期待。《总量调控管理办法》落地,拉开了稀土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序幕;《出口管制》有望带来稀土价格内外同涨,且赋予板块更高的战略属性。这种乐观的预判,是否能够成为现实?稀土价格上涨,固然可以提高相关企业的利润,但也可能会增加下游产业的成本,甚至引发通胀。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稀土永磁股:几家欢喜几家愁?

盈利超1亿:表面的繁荣,难掩行业的隐忧?

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2024年盈利超1亿元的稀土永磁股共有17只。横店东磁、厦门钨业、北方稀土净利润规模更是超过10亿元。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忧。稀土价格的波动、环保政策的压力、技术创新的滞后,都可能给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仅仅依靠政策红利,是无法支撑起一个行业的长期发展的。

北方稀土的困境:价格下跌的苦果?

作为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北方稀土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4.41%到59.90%。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下跌。这说明,即使是行业巨头,也无法抵御市场周期的影响。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缺乏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是北方稀土面临的困境。

融资净买入:谁在豪赌稀土的未来?

2025年以来,大洋电机、天和磁材等6只稀土永磁股融资净买入额过亿元。是谁在如此大手笔地押注稀土的未来?是理性的投资者,还是被炒作情绪裹挟的盲目跟风者?在股市中,风险与收益并存。盲目追逐热点,很可能会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华西证券的预判:中重稀土价格要起飞?

华西证券认为,在我国稀土刚性逻辑进一步强化,供给增速放缓且将进一步稳定背景下,出口管理条例的实施或进一步提升海外中重稀土供给收缩的预期,或对中重稀土价格有所支撑。这种预判,并非没有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价格上涨并非万能药。如果国内企业不能抓住机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那么即使价格上涨,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警惕人为炒作带来的价格泡沫,避免重蹈覆辙。 全球海外新稀土矿未来2—3年内实际放量或较为缓慢,或许能支撑起这一轮涨价。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