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意外降息:救经济还是饮鸩止渴?

2025-05-12 21:42:43 货币市场 author

英国央行降息:看似稳健,实则进退维谷?

英国央行象征性地下调了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调至4.25%。这波操作,表面上是“符合市场预期”,实际上,却更像是身处迷雾中的一次试探性举动。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贸易政策阴影笼罩下,英国央行的这次降息,究竟是审时度势,还是进退失据?

降息决策背后的分裂:贸易战阴影下的货币政策困境

这次降息并非铁板一块。货币政策委员会(MPC)那5:4的投票结果,赤裸裸地揭示了内部的分歧。五人赞成降息,两人希望更激进的降息(50个基点),还有两人坚持按兵不动。这种“三分天下”的局面,恰恰反映了英国央行在应对特朗普政府那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时的无所适从。丁格拉、泰勒两位委员力主大幅降息,显然是担心英国经济扛不住贸易战的冲击,通胀可能低于目标水平。他们或许认为,主动出击胜过被动挨打。

英国央行的“渐进和审慎”:一种自缚手脚的策略?

面对特朗普政府全面征收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英国央行祭出了“渐进和审慎”的指导方针。这听起来很稳健,但实际上,却可能是一种自缚手脚的策略。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局势下,“渐进”可能意味着行动迟缓,错失良机;“审慎”则可能演变为畏首畏尾,不敢担当。这种策略,真的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护英国经济吗?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英镑的“迷惑行为”:短期冲高难掩长期隐忧

降息消息公布后,英镑兑美元先是短线跳水,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冲高。这种“迷惑行为”,看似受到了英国可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支撑。但仔细想想,这种支撑真的靠谱吗?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协议,向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霸权色彩。即使达成协议,英国又能从中获得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英镑的短期冲高,更像是一种市场情绪的宣泄,而非基于长期基本面的理性反应。长期来看,英镑依然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特朗普关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英国经济的长期阵痛

即便英国央行试图淡化特朗普关税的影响,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冲击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和不确定性增加,预计在三年内使英国产出减少0.3个百分点,并在两年内将通胀率降低0.2个百分点。这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英国经济的头顶,随时可能落下。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仅仅是关税的直接影响,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和长期结构性损害,可能远超预期。

增长预期的小修小补:难掩结构性问题

英国央行上调了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又下调了2026年的预期。这种小修小补,就像是在粉饰太平,试图掩盖英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英国经济增长乏力,并非仅仅是外部冲击造成的,更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失衡、劳动力市场僵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即使短期内经济数据有所改善,长期来看,依然难逃衰退的命运。

通胀预测的“一厢情愿”:外部冲击与内部顽疾

英国央行预计,通胀率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3.5%的峰值,然后逐步回落,到2027年第一季度达到2%的目标。这种预测,充满了“一厢情愿”的味道。一方面,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冲击,都可能导致通胀超预期上涨;另一方面,英国国内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难以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英国央行的通胀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再次降息预期:希望渺茫,骑虎难下

Investec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肖认为,英国央行内部对是否降息存在分歧,这降低了下个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Aberdeen经济学家Luke Bartholomew则指出,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应对特朗普关税方面存在分歧,这将使英国央行难以就可能的政策路径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这些分析都表明,英国央行在降息问题上已经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需要降息来刺激;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又限制了降息的空间。这种两难困境,让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更加艰难。

美联储的“坚定”与英国央行的“摇摆”:谁更胜一筹?

就在英国央行降息的前一天,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经常受到特朗普攻击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在贸易政策方向更加确定之前,美联储不会急于放松货币政策。相比之下,英国央行的“摇摆”显得更加明显。美联储的“坚定”或许能更好地维护其独立性和信誉,而英国央行的“摇摆”则可能让市场对其政策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当然,两种策略孰优孰劣,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专家解读的“含糊其辞”:市场信号的迷雾

美世咨询欧洲经济和动态资产配置主管Julius Bendikas评论称,英国央行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平衡问题,即通胀和工资水平仍居高不下,但全球贸易问题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和通胀带来下行压力。这种“含糊其辞”的专家解读,实际上反映了市场信号的迷雾。在各种 conflicting 的信息面前,投资者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也增加了英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深度剖析: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真的是为了英国民众吗?

每当看到央行祭出各种复杂的货币政策工具,什么降息、量化宽松、前瞻性指引,我总忍不住要问一句:这些政策,真的是为了普通民众的福祉吗?还是说,它们只是为了维护金融寡头的利益,粉饰经济数据的伎俩?英国央行的这次降息,更让我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表面上看,降息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应对外部冲击,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但实际上,降息的最大受益者,往往是那些手握大量资产的富人。降息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会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作环境。相反,他们更可能用这些钱去进行投机活动,炒高房价,让普通民众更加难以负担。

更可恶的是,降息还会导致通货膨胀,让老百姓手中的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虽然英国央行口口声声说要控制通胀,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往往与目标背道而驰。他们一方面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胀。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最终只会让老百姓成为牺牲品。

当然,英国央行也会辩解说,他们的政策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但问题是,所谓的金融稳定,真的是为了保护普通民众的存款吗?还是说,它只是为了保护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让他们可以继续为所欲为,攫取巨额利润?

我并非反对一切货币政策,但我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更加透明,更加民主,更加关注普通民众的利益。英国央行应该公开他们的决策过程,接受公众的监督,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制定那些有利于权贵阶层的政策。只有这样,货币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英国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做出贡献。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