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晶科科技“买入”评级藏雷:利润暴跌,现金流告急,目标价谁买单?

2025-05-08 16:35:16 数字资产投放 author

虚假繁荣下的隐忧:晶科科技“买入”评级背后的真实风险

中邮证券发布研报,给予晶科科技“买入”评级,看似一片光明。然而,这份报告背后隐藏着诸多被刻意忽略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份“买入”评级下的真实面目。

被美化的财报:增长的营收,腰斩的利润

2024年,晶科科技营收增长9.3%,看似可喜。然而,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滑15.4%。营收增长的背后,是利润的腰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24Q4 营收环比大幅下降55.0%,利润却离奇暴增1832.8%,这其中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财务操作?财报中将利润承压归咎于行业因素和自然灾害,以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下降,这种解释苍白无力。行业内其他公司也面临类似挑战,为何晶科科技的利润下滑如此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处置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下降是否掩盖了其他亏损?这些问题,研报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现金流改善的障眼法:出售电站粉饰业绩?

2025Q1,晶科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从去年同期的-1.7亿元跃升至12亿元。这看似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仔细分析,却发现这背后隐藏着“猫腻”。财报显示,公司通过出售电站来实现现金流的改善。截止2025Q1末,公司持有电站6042MW,相较于2024年底净减少406MW,2025Q1出售户用电站440MW。这种通过出售核心资产来改善现金流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内,出售电站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但长期来看,这将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晶科科技是否为了粉饰业绩,而贱卖优质资产?

自持电站的脆弱性:电价波动与政策风险

研报中提到,晶科科技通过精细化运营自持电站,例如甘肃金昌电站通过提前锁定高价中长期合约,择机峰谷套利,全年平均结算电价高于市场均价。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忽略了电价波动和政策风险带来的影响。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电价波动幅度加大。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晶科科技能否继续维持高结算电价?此外,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一旦相关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晶科科技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储能业务的狂热:野蛮扩张下的隐患

晶科科技在储能业务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2024年,公司新增获取备案储能项目容量超1,970MWh。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是否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储能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确定,市场竞争激烈。晶科科技在储能领域的巨额投入,能否获得预期的回报?一旦技术路线选择错误,或者市场竞争加剧,晶科科技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售电业务的困境:虚拟电厂能否撑起未来?

晶科科技在售电业务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并在浙江、上海、四川、江西、天津五个省份布局虚拟电厂业务。然而,虚拟电厂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晶科科技的虚拟电厂业务能否成功,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售电业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晶科科技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有待观察。

华源证券的“精准”预测:32.74%准确率的笑话

研报援引华源证券查浩研究员团队的预测,称其对晶科科技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32.74%。这种准确率简直就是一个笑话。32.74%的准确率,与随机猜测无异。投资者如果根据这种“精准”预测进行投资,无异于盲人摸象,风险极大。

机构的盲目乐观:3.06元的目标价,谁来买单?

研报显示,过去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3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06元。这些机构的评级和目标价,显得过于乐观。在晶科科技面临诸多风险的情况下,3.06元的目标价,谁来买单?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机构的盲目乐观所迷惑,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