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雅股份(300949)于2025年5月9日发布的机构调研公告,看似一次例行的信息披露,实则折射出这家企业在转型期的种种焦虑与挣扎。面对中信证券、投资者、永赢基金、厚璞资产、东方财富等机构的轮番拷问,奥雅股份极力展示其在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试图提振市场信心。然而,字里行间难以掩盖的是其在回款难题、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诸多隐忧。与其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投资者关系维护,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自救”行动,旨在为投资者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掩盖其当下的困境。
奥雅股份声称已成立由多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应收账款管理小组,并通过加强客户信用评级、数字化实时监控等手段全面管控应收账款风险。然而,这种“数字化”的表述更像是一种公关辞令。在实际操作中,客户信用评级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数字化监控能否有效防止恶意拖欠?恐怕很难令人信服。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景观设计和文旅项目的回款周期长、金额大,受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和项目审批进度等因素影响极大。仅仅依靠内部管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回款难题。这种头痛医头的做法,更像是为了应付投资者而做的表面功夫。
公告中提到,2025年一季度公司中标的项目均按项目进度和合同约定正常回款,一季度收款约4,000万元。这个数字看似可观,但与奥雅股份庞大的应收账款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令人怀疑的是,这4000万元的收款是否真实到账?是否存在为了完成指标而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在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资金困境的背景下,园林景观企业的回款风险极高。奥雅股份的“正常回款”的说辞,显得过于乐观,甚至有些粉饰太平的嫌疑。
奥雅股份自2022年首次提出“创意设计+亲子文旅双轮驱动,IGC+IP双引擎”的发展格局,试图摆脱对传统景观设计业务的依赖。然而,这种“双轮驱动、双引擎”的提法,更像是一种为了迎合市场热点而进行的概念炒作。从2020年度83.85%为景观设计,至2024年度景观设计占比52.16%的数据来看,转型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此同时,文旅业务的盈利能力如何?是否能够真正支撑起奥雅股份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解答。所谓的“设计基因×数据智能×文化IP”的深度理解,也显得过于空洞,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撑。
文旅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IP孵化、项目运营、人才引进等方面。奥雅股份的资金实力是否足以支撑其雄心勃勃的转型计划?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又将由谁来承担?如果转型失败,是否会拖累主营业务,甚至影响公司的整体生存?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奥雅股份中标河南洛阳市洛龙区关林片区关林社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以及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严家淤岛建设项目,看似在城市更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仔细分析这些项目,仍然是传统的景观设计和文旅项目,缺乏真正的创新之处。所谓的“全产业链+全专业整合”模式,也只是将原有的业务进行重新包装,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在城市更新领域,奥雅股份面临着诸多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洛嘉儿童作为奥雅股份“景观+”战略的核心,经过十年发展,号称已形成“场景营造—内容运营—IP孵化”全生态能力。且不说这“全生态能力”是否名副其实,单就其“斥资逾一亿元”打造多个自品牌项目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捏一把汗。一亿元的投入,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并非小数目。这些投入能否转化为实际的收益?洛嘉儿童的自品牌项目是否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些都有待时间的检验。如果一亿元的投入最终打了水漂,那么洛嘉儿童的“景观+”战略,恐怕也只能沦为空谈。
奥雅股份宣称,2025年运营板块引入资深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效能提升,自运营项目有望实现全年GOP正,并将持续赋能B端、G端业务,真正形成“ToB-toC-toB”产业闭环。这种“ToB-toC-toB”的闭环模式,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自运营项目能否真正实现盈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即使自运营项目盈利,能否持续赋能B端、G端业务,也需要打一个问号。更重要的是,文旅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各种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奥雅股份的“ToB-toC-toB”模式,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奥雅股份在公告中大谈特谈其人工智能战略,声称“奥雅城市文旅焕新大模型”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之前要两周才能完成的策划。这种说法未免过于夸张,让人怀疑其真实性。诚然,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可以提高效率,但城市更新和文旅项目涉及复杂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需要大量的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绝非一个AI模型就能轻易搞定。所谓的“效率神器”,很可能只是一个PPT工具,用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奥雅股份在吹嘘AI技术的同时,也不忘加上一句“相关I应用尚处于自用、内测、开发和调试阶段,其商业化落地尚存在不确定性,技术和市场拓展均存在不及预期等风险”。这种“风险提示”看似客观,实则暴露出其对AI技术的信心不足。与其说是风险提示,不如说是为未来的业绩下滑提前打预防针。如果AI技术无法真正落地,那么奥雅股份的“AIPO时代”恐怕也只能沦为一个美丽的泡沫。
奥雅股份号称通过近十年实践,探索出“文化解码-科技赋能-运营增值”的闭环模式,并将“让空间赋予生命”从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然而,这种模式更像是一种为了迎合市场而生硬拼凑的概念。所谓的“文化解码”,究竟解码了什么?如何将文化元素真正融入到设计中?所谓的“科技赋能”,又赋能了什么?仅仅依靠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就能提升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吗?所谓的“运营增值”,又增值了多少?能否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清晰的解答。这种闭环模式,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辞,用来掩盖其在创意设计方面的空洞。
奥雅股份声称其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布局,已形成独具奥雅特色的城市更新业务模式,以“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度切入项目,不仅解决了城市更新、文旅转型等社会问题,更开创了行业独一无二的“技术+内容+运营”新范式,并树立了“奥雅范例”。这种说法未免过于自负,甚至有些自吹自擂的嫌疑。在城市更新领域,已经涌现出诸多优秀的案例和模式,奥雅股份的“奥雅范例”是否真正具有领先性?是否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
奥雅股份在公告中宣称,2024年度公司毛利率从上年同期19.15%提高到27.21%,核心业务毛利率达42.68%。毛利率的提升固然是好事,但投资者需要仔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毛利率的提升是来自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还是来自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毛利率的提升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此外,核心业务毛利率高达42.68%,是否意味着其他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差?这些都需要投资者进一步挖掘。
奥雅股份提出以“一米宽、一万米深”的信念,以“全国景区赋能计划”和“民族品牌赋能计划”为指引,复制和推广公司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儿童友好、文化古城、数字科技五大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标杆案例。这种宏大的计划听起来很诱人,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首先,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存在差异,奥雅股份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够顺利复制和推广?其次,五大领域同时发力,是否会分散公司的资源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这些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奥雅股份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支撑这些计划的实施?盲目扩张,很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引发更大的危机。这些“赋能计划”,更像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而画下的一张大饼,能否真正实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奥雅股份在回答“你们行业本期整体业绩怎么样?你们跟其他公司比如何?”的问题时,表示“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已披露的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多数同行业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或出现亏损,公司业绩情况符合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转型期发展所处阶段的状况”。这种说法看似客观,实则是一种“比烂”的逻辑。即使多数同行业公司业绩下滑或亏损,也不能掩盖奥雅股份自身经营不善的事实。一句“符合行业状况”,更像是为自己的业绩开脱,寻求一种自我安慰。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逆势增长,而奥雅股份却只能随波逐流?
奥雅股份将城市更新视为“新蓝海”,并声称依托“文化解码-科技赋能-运营增值”的闭环模式,打造“技术+内容+运营”新范式,实现社会价值与行业标杆的双重提升。然而,在所谓的“新蓝海”中,竞争异常激烈,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奥雅股份的实力究竟如何?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在潮水退去之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将城市更新简单地视为“新蓝海”,并盲目扩张,很可能会陷入恶性竞争,最终得不偿失。
奥雅股份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视为新的增长点,并大力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诚然,儿童友好理念值得提倡,但其市场需求是否真正存在?家长们是否愿意为所谓的“儿童友好”空间买单?如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缺乏实际的市场需求,那么奥雅股份的投入很可能会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而非仅仅依靠一家企业的力量。
奥雅股份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892.08万元,同比下降44.04%;归母净利润-932.57万元,同比上升75.83%;扣非净利润-1089.2万元,同比下降193.82%。营收大幅下滑,直接反映了公司业务拓展的困境。而归母净利润的上升,很可能并非由于主营业务的改善,而是来自于其他方面的收益,例如投资收益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净利润大幅下降,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恶化。这种“虚假增长”的利润数据,很容易误导投资者,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奥雅股份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582.61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融资净流出和融资余额减少,表明投资者对奥雅股份的信心正在下降,不愿意借钱买入。融券净流入和融券余额增加,则表明有投资者认为奥雅股份的股价将会下跌,选择借券卖出。融资融券数据,从侧面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奥雅股份真实价值的判断。与其听信奥雅股份的各种宣传,不如认真研究一下这些数据,或许能更客观地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状况。
综上所述,奥雅股份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期。一方面,它积极拥抱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人工智能等新趋势,试图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它又面临着回款难题、盈利能力下降、核心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机构调研公告,看似一次例行的信息披露,实则暴露出奥雅股份在战略转型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隐忧。这家公司,究竟能否成功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抑或是在转型失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一切都还未可知。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理性分析,切勿被其美好的愿景所迷惑。
A股市场今日表现低迷,成交量跌破万亿元,创下9月24日以来新低。上证...
Pi币目前尚未在全球交易所上市,仅在Pi网络内部流通。由于其价...
Bitget交易平台上的SCR代币盘前交易价格基本维持在1....
周末比特币继续横亘在63k一线,前方,目之所及,是江水滔滔的阻力区间...
Meme已成为加密经济的基石,其病毒式传播特性在更广泛的加密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