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大招:MLF变脸!你的钱包要被这样影响…

2025-03-28 19:51:31 货币市场 author

央行调整MLF操作:政策利率属性淡出,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明确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对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方式进行了重要调整,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并更好满足不同机构的资金需求。具体来看,MLF操作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这一调整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正在逐步淡出,其工具定位也更加清晰。

MLF操作方式调整:采用多重价位中标

从本月起,央行将改变以往MLF的操作方式,转而采用多重价位中标(即美式招标)。这意味着,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对资金的需求程度,报出不同的利率进行投标,最终中标的利率也会有所差异。

调整原因: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

据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从而缓解其面临的净息差压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挑战,降低负债成本有助于提升其盈利空间,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多重价位中标的优势:反映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发挥市场化定价能力

与以往单一利率中标的方式相比,多重价位中标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机构的资金需求差异,并发挥机构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风险偏好等因素,报出不同的利率进行投标,从而使得最终的中标利率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情况。

政策利率体系简化: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主要政策利率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央行就已将MLF操作时间延后至每月月底,并晚于每月LPR报价的发布日期,实现了LPR与MLF利率的“解绑”。与此同时,央行还宣布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新的政策利率。本次MLF操作方式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简化了原本的多期限政策利率体系。

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上述举措,也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进一步转型。在新的框架下,央行将更加注重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MLF工具定位:聚焦1年期流动性投放

随着政策利率属性的淡出,MLF的工具定位也更为清晰,即聚焦于提供1年期流动性。目前,央行的流动性工具箱已经非常丰富,期限分布也更加合理,包括长期的降准、国债买卖,中期的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的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以及临时隔夜正、逆回购等。MLF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后,将与其他各期限工具一同构成央行的流动性工具体系。

MLF首次净投放:释放宽松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根据央行公告,3月25日央行开展了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考虑到当月MLF到期3870亿元,3月将实现MLF净投放630亿元,为2024年7月以来MLF首次净投放。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央行首次提前公告MLF招标信息,体现了释放宽松信号、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诉求。

机构观点: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大,中期或仍会出现

海通证券表示,预计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不大。一方面,1-2月经济数据显示各个方面均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短期内大幅加码货币政策的紧迫性并不强;另一方面,央行近期对“内防空转、外防汇率”的考量依然占据重要位置,这意味着在流动性投放问题上,短期还是会偏审慎。但中期来看,要稳定经济需求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年内降准降息或仍会出现,预计第二、三季度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相关概念股表现

  • 中国银行(03988):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83.48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净利润1874.89亿元,同比增长0.53%。
  • 农业银行(01288):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402.12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达到2143.72亿元,同比增长3.38%。
  • 工商银行(01398): 202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6264.22亿元,同比下降3.82%;归母净利润2690.25亿元,同比增长0.13%。
  • 邮储银行(01658): 2024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2603.49亿元,同比上升0.09%;归母净利润758.18亿元,同比上升0.22%。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